按天配资周末 新质生产力赋能绿美广东建设,大咖建言:要技术更要理念创新
12月5日,由广东省社科联主办,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联合会、广州理工学院联合承办的2024岭南学术论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专场活动在广州理工学院举行,多位专家学者着力从新质生产力为绿美广东建设赋能、绿美广东建设为新质生产力赋值,观照岭南生态文明实践,为广东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的演讲主旨。她指出,在探索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力量。生产力创新与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不仅要求在技术、产业层面实现绿色转型,更要在思想、文化层面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秉持着类似观点。“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理解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其次要转变传统观念,观念创新才有助于生产力创新”,他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注意力集中于有效利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陈勇长期专注于能源与环境领域研究,他指出,业界习惯以颜色划分能源种类,如灰色能源、蓝色能源、绿色能源等。以当下加速发展的氢能产业为例,社会普遍将源于煤炭的氢能称为“灰氢”,源于石油、天然气的称为“蓝氢”,源于可再生能源的称为“绿氢”,此类划分方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是正确的。“如果未来能使传统能源实现高效利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能转化为有效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我认为就不存在‘蓝绿灰’的问题。”他告诉南都记者。
“绿色低碳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之一,氢能正好有其独特之处,是未来绿色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亟须不断加强创新,才能保证这个行业从现在的示范运行到未来的大规模产业化。”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叶思宇向南都记者表示,当前,氢能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这并非简单通过使用低质低价的材料替换而达成,更需要依托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化,“比如新材料的创新研发,光靠传统的实验方法很难实现高效且迅速发展,因此要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研发及制造过程做进一步优化。”他进一步指出,除了依赖技术进步与产业化发展,也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例如对加氢站的建设,目前也需要进一步拓展范围。
“广东的传统能源资源并不突出,但这又给广东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带来了很好的机会。目前,广东也在大力地、多元地发展各种能源,加大力度推进绿美广东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陈勇向南都记者表示,广东的发展前景十分客观。
“广东城市群是国家以城市群为依托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五个示范城市群之一,是国家最先进的氢能燃料电池制造基地之一。从整个氢能行业的制造、技术、人才储备等水平来看,大湾区是居于全国前列的。”叶思宇进一步指出,通过发展氢能产业,广东能够建立起新的制造业高地,助力绿色制造业升级转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十五五”时期,广东氢能产业能够实现更加广泛应用和更大规模发展。“未来,广东要更多地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从制造优势变成应用优势,并将应用领域从公共交通进一步拓展至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等领域,争取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黄晓彦按天配资周末